【青少年矯正指南】12歲孩子牙齒亂、暴牙、咬不斷?三大齒顎問題專科醫師教你如何判斷矯正時機!

【青少年矯正指南】12歲孩子牙齒亂、暴牙、咬不斷?三大齒顎問題專科醫師教你如何判斷矯正時機!

進入青少年時期,牙齒問題不能再等!


12歲,是許多孩子進入國中階段的年齡,但你知道嗎?這也是齒顎矯正的黃金期
許多常見的咬合問題,若能在這個階段及早處理,不但能減少未來複雜療程的機會,還能提升咀嚼功能、發音清晰度與自信心。

專科齒顎矯正醫師提醒:以下三種情況,是青少年矯正最常見的問題警訊,如果孩子也有,建議儘早安排專業評估。

青少年常見的三大齒顎問題

牙齒亂 × 錯咬

「講話含糊」、「咬到嘴邊」、「牙齒重疊擁擠」
👉 這些狀況可能來自牙齒排列不正、上下咬合錯位,長期下來恐影響牙齒清潔與顳顎關節健康。

暴牙 × 不敢自然微笑

「門牙突出」、「下唇內縮」、「講話會漏風」
👉 暴牙不只影響外觀,也可能導致咬合異常、口呼吸等問題,應由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需早期介入。

咀嚼困難 × 咬不斷

「吃東西要咬很久」、「咬肉總是咬不斷」、「換邊咬也沒力」
👉 咀嚼異常不僅與牙齒有關,還可能與上下顎發育不協調有關,務必及早辨識。

為什麼要選擇「齒顎矯正專科醫師」?


青少年的矯正治療難度相對較高,因為正值快速發育期,牽涉的不僅是牙齒的排列,更包括骨骼的引導與發展平衡。

 

💡青少年矯正常見迷思破解!

常見迷思正確觀念
矯正越早做越好?青少年在大部分恆牙萌出、骨骼發育趨於穩定後,才是較合適的矯正介入時機。過早開始反而可能需要重複療程,是否介入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後決定。恆牙期若出現明顯排列不正或咬合問題,觀察不如積極評估,爭取最佳修正空間。
牙齒矯正只是為了變好看?矯正不只是為了美觀,正確的咬合會影響發音、咀嚼、呼吸與口腔清潔。功能性問題若未處理,可能導致長期健康風險。
等牙齒全部換完再來看醫師就好?部分孩子可能需要在混合齒列期(乳牙與恆牙交替)觀察特殊發育問題,建議透過定期檢查由牙醫師協助追蹤有助日後療程規劃。

什麼時候該開始做齒顎矯正?

 

多數孩子的齒顎矯正會在乳牙全部更換為恆牙後(約10~12歲)進行評估與治療。此時顎骨與牙齒發育趨穩,較適合安排完整的齒列調整。

但這不代表乳牙期就可以忽略!

早期評估,有時更關鍵!

有些孩子在7~9歲混合齒列期就可能出現明顯咬合異常,例如:

  • 嚴重的戽斗(下顎前突)

  • 明顯的暴牙或開咬

  • 咬合錯位影響咀嚼或發音

這些情況若能及早由專業醫師介入,有助於:

✔ 引導顎骨朝正確方向發育
✔ 減少未來矯正所需時間與複雜度
✔ 降低手術矯正的機率

為什麼選擇敦南麗緻牙醫診所?


📍 坐落台北市東區核心,敦化南路上精華地段
📍 診所深耕十餘年,為在地居民與名人一致推薦
📍 提供完整團隊式照護,由齒顎矯正專科醫師主責評估與治療
📍 診所環境舒適、親子友善,減輕孩子看牙焦慮

給家長的一句話:


「如果孩子已經12歲了,現在就是最適合評估齒顎矯正的時機。」
早一步了解,就能少走冤枉路。
關閉